SERVICE PHONE

1358802799
新闻资讯NEWS CENTER你的位置: K1体育 > 新闻资讯
中国摄影网十佳专访 周小平:闯进媒体后花园的摄影家

发布时间:2024-01-28 12:22:21  点击量:

  中国摄影网十佳专访 周小平:闯进媒体后花园的摄影家中国摄影网“十佳摄影师”的评选,旨在筛选每年最佳摄影作品,鼓励和表彰在艺术摄影创作中取得杰出成就的优秀摄影工作者,激励摄影家的创作热情,推出更多反映新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

  2022年度(第五届)中国摄影网十佳摄影师评选,前期经过精选作品展示、邀请公众评选、组织著名摄影家、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终评、公示等环节,最终确定本年度的中国摄影网十佳摄影师和十佳摄影师提名。

  为进一步挖掘、展示摄影家的经典作品及创作历程,搭建更多元的展示空间和交流平台。近期,中国摄影网将组织记者、编辑,对获评中国摄影网十佳摄影师进行专访,讲述摄影家作品背后的故事。后续将编辑出版中国摄影网十佳摄影师专辑。

  著名体育摄影家周小平一生主要做了三件事:“下过乡、扛过枪、照过相”。他的三件事都做得很出色,做什么像什么,从不甘落后。

  1970年8月,周小平中学毕业,被分配到辽宁南部的一个人民公社生产队,和那个年代的同龄人一样,上山下乡,插队务农,成为广阔天地的一名知识青年。

  1974年的特殊时期,他逆来顺受,作为一名“可教育好的子女”,挤上入伍参军的末班车,在军营度过了整整34年,并且从一名战士,一路晋升为师级大校。

  2008年,周小平脱去军装,扛起相机,用军人的精神对待自己的摄影艺术创作,一拍又是15年。著名战地摄影家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有句名言:“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体育赛场正像和平年代的战场,想拍到一幅幅佳作,更需要把握好“距离”的问题,而非记者身份的周小平拍摄体育题材面对诸多限制,比如没有有效证件进不了赛场,器材不力拍不到最佳影像,参赛获奖更是艰难,于是他怀抱希望,带着勇往直前的人生信念,勇于攻关,秉持战术,处处讲究艺术规律的新思路,为中国体育摄影留住了无数的精彩瞬间。如果说当年上山下乡是被动的,那么他的摄影创作则是主动的,目标也是明确的,而且是全力以赴为自己争取和创造拍摄机会。

  摄影会受到百般限制,人生也是如此,每当面对阻挠,他总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去化解矛盾,创造机会。这不仅是军人的风采,更是体育摄影的精神所在!

  周小平,退休军官,大校军衔。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体育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 大量作品参赛获奖或在媒体发表。

  军旅生涯的结束,让我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自己喜欢的摄影,体育摄影题材最终成为我的最爱,在极具挑战性的体育竞赛中拍出好作品是我不懈的追求。我的体育摄影理念:既要记录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也要呈现人情味、趣味性和体育之美,更要抓住历史瞬间。

  周小平:我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周小平这个名字没有什么特殊含义,父母也从来没有做过任何解释和说明。不过当我老了之后,我发现自己小时候的确是生活在一个平安、平静的社会环境当中,但没想到长大之后,特别是青少年时期,总是要别无选择地面对史无前例的社会变迁。

  张悦:我看有关资料显示,您1953年生,1970年中学毕业就去了辽宁金县杏树屯公社插队成为一名知青,那您在农村的五年都做过什么事情?

  周小平:1970年8月,我中学毕业,分配到辽宁南部的一个人民公社的生产队,和那个年代的同龄人一样,上山下乡插队务农,成了一名知青。

  根据相关政策,青年点的房子是国家出钱盖的,插队第一年的口粮也是国家提供的。第二年起,知青就要靠劳动养活自己了。在乡下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四个春夏秋冬,村里的脏活、累活、苦活我几乎都干过。

  初春的夜晚,我站在公社火车站的车皮上,在臭气熏天的环境里一锹接一锹往下甩着从大连市运来的掺着炉灰渣的粪便。炎炎似火的夏日里,我参加抗旱救灾,双肩轮换着挑水,在辽南丘陵地带的农田里往返奔走。飞雪飘扬的寒冬腊月,农田基本建设修水库的工地上,我抡起大锤左右开弓,在冻土层上敲打钢钎。金色的秋日,收获着自己生产的玉米、花生、苹果等劳动果实,我的汗水伴着笑脸。在农村,我完全能够自食其力。

  在乡下,我在煤油灯下读书,走十几里路去看一场《卖花姑娘》的朝鲜电影,给逝去的老乡抬棺材,也在回家探亲的火车上逃票。四年来的农村生活经历和体验,让我对中国的农民、农村、农业越来越了解,对中国的国情越来越熟悉。

  艰苦和劳累可以渐渐适应,唯独不知道自己的出路何在,方面的压力让我不堪重负。曾经,我抱怨过。如今,我越来越明白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底层社会的生活历练是我一生中难得的宝贵财富。对于我的知青经历,既是青春无奈,亦是青春无悔。

  张悦:您是1974年入伍,那么当时还在文化大期间,您作为“可教育好的子女”入伍容易吗?您在哪里当兵?在部队服役期间都有过哪些有意思的经历?

  周小平:知青们在农村插队时,有招工、上学和参军三条出路,对我而言哪一条路都走不通。我父亲是1967年被的,一顶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帽子”让我举步维艰。运气好一点儿的是我下乡插队时周围不知道我的家庭情况,我是低调劳动生活,不能也不敢问津招工、上学、当兵等好事情。政审对我是一道鬼门关,连带的还有一旦周围知道我的家庭背景后,下乡插队的日子会雪上加霜。

  1974年插队第四年的时候,我鼓足勇气挑战命运,下定决心要去参军,结果是狠狠地撞到了南墙上,政审仍然通不过。在我心灰意冷、只能低头认命的时候,有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我的命运。

  一位被多年的老军人解放了,履新之前他特地为自己安排了一趟下乡之旅,要去各个人民公社走一趟,看望因为他们被而受牵连下乡插队的子女。当他驱车来到我所在的知青点了解了我的情况后,说了三句话:不要着急,认真准备,我想办法。

  在这位前辈的干预下,我通过了政审复审。插队四年零四个月,已经21岁的我历尽艰辛最终挤上了参军的末班车。

  1974年12月底,我与80位来自辽宁金县各人民公社的农村青年来到了四川的一个山沟——总参下属一支部队的驻地。部队是搞军事科研工作的,知识分子成堆。我在部队从事后勤保障工作,当士兵四年后提干,一直在部队工作到55岁师职大校退休。

  周小平:我是1984~1985年在部队院校学习期间,到图书馆查看资料时,被摄影杂志吸引了。精致的照相机和精美的摄影作品让我流连忘返。临毕业前,有机会把玩了同学从学校机关借来的照相机,爱不释手,感觉非常好。

  我所在的部队,第一部相机就是在我积极争取下,据理力争购买的。当时是百万大裁军之后,新组建的部队由山沟进入北京不久,百废待兴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请示上级,部领导指示我去找后勤部领导解决,后勤部领导说钱应该由部管辖的经费开支。机关领导之间“踢皮球”让我无所适从。

  当时,无论是于公于私,我太需要一部照相机了。无奈之下,我斗胆越级找到部队,“我们单位不能没有一台照相机,可以按中档标准购买,先报个预算吧。”最终,我按照指示,用部队掌控的特支费选购了一部日本尼康FG-20相机和一支尼康原厂F1.4光圈的标准镜头,花了3600块钱。

  经部队部领导批准,我还在北京参加了解放军摄影函授学校的学习。每个星期天听半天辅导课,学校发教材,我按时交作业,最后交几幅作品参加考试,一年后结业。部队部为我报销了200块钱的学费。

  在宣传科干了一年,我离开机关调到基层去带兵 ,摄影的兴趣爱好也带走了。尽管工作很忙,拍摄的机会少了,我仍然能从摄影类报刊杂志上学习很多知识,多年自费订阅《中国摄影报》《摄影世界》《大众摄影》等报刊,让我收获颇丰。

  后来,已经是上校的我又在部队俱乐部主任岗位上工作过两年,按照我的意愿,俱乐部购买了佳能EOS-5相机,还有佳能70-200和16-35两只镜头及一支佳能闪光灯。拍摄部队各类文化体育活动时,我是主要的摄影师,兴趣和工作再一次走到一起。不过,部队领导对我热衷于照相还是颇有微词的,潜台词是照相的事可以让年轻人去干。

  从照相到真正意义的摄影,是后来到一些摄影网站学习、交流,包括参加各种小影赛,促使我对摄影的理解和认识得到不断提升,拍摄的能力和水平也不断进步。

  张悦:在我印象中,体育摄影好像都是媒体的专业摄影记者才去拍摄,由于种种原因,普通爱好者好像很少有人介入体育摄影,您为什么对体育摄影如此痴迷?您拍摄体育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周小平:我从小就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上小学时,我是学校足球队队长,经常参加校际足球比赛。右前锋的我曾经是球队攻城拔寨的尖刀和得分手。

  体育运动对人的体能、技能、团队配合,以及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意志品质,有其独特的效果和作用。我赞成习主席的观点,体育强则中国强。体育是和平时期的战争,竞技体育比赛的特性反映着人类与自然斗争的历史。体育比赛和军队训练、军队参与战争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55岁在部队退休,搞体育摄影是部队工作的延伸,是继续和发展。

  体育摄影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摄影表达方式,体育摄影记录和见证了人类更高更快更强,其优秀作品是人类文化和历史不可或缺的载体,创造性地凝固真实的动感瞬间是体育摄影的灵魂所在。体育摄影的特点之一是专业性很强,要能够抓住比赛中瞬息万变的精彩瞬间,把最重要的信息记录下来,这需要不断学习和经验的积累。探讨体育摄影的奥妙和真谛是我的追求。爱好是最好的老师,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我买票拍摄过女篮、跆拳道和场地自行车等几场比赛。尽管当时不懂体育摄影,也受观众席的位置限制拍的不好,但是体育赛事表现出来的内涵和外延的东西强烈地吸引着我,想要参与、记录和表现的势不可挡。

  北京奥运会后,“佳友在线摄影网”的一位体育版版主邀请我参加了一个由佳能公司和新华社共同举办的体育记者座谈会,地点在新华社,我是到会列席的三位摄影爱好者之一。座谈会上,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的注册媒体记者们畅谈并交流使用佳能相机、镜头的体会和感受,展示拍摄技法,热议奥运会拍摄过程中的见闻趣事,场面非常热烈。两位来自佳友在线的列席者中途离场了,而我却听得如痴如醉,直到会议结束。体育摄影偷走了我的心。

  我曾经参加了一次“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网”的在线影展,协会相关人士相中的都是体育类片子。这件事提醒了我,我拍摄的体育题材作品能够做到与众不同,可以和应该作为我长期关注和重点发展的方向。

  有所为有所不为。渐渐地,我逐步改变了什么题材都拍的状况,集中精力打歼灭战,时间、精力、金钱向体育摄影倾斜,专心致志地拍摄体育题材成为我的常态。

  退休后的我,需要老有所乐,更追求老有所为。摄影尤其是体育摄影让我很享受很快乐,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过程和结果都让我有满满的获得感。摄影体现了我的价值,实现了我追求的目标。证明了我这个曾经的知青、后来的退役老兵,跨界搞摄影也行。

  张悦:我看了您的很多作品,您的体育摄影涉及体育比赛的多种项目,那么这些赛事买票就可以随便进场拍摄吗?能去比赛场上为专业摄影记者预留的拍摄位置吗?有没有想拍进不去,或者想拍拍不到的赛事?

  周小平:摄影爱好者拍摄体育题材,进入赛场是一道关卡,它困扰了我很多年。实际上,进入赛场的“媒体证”问题我始终没有完全解决。

  我不是媒体人,一个退休的摄影爱好者是我的社会定位,不能合法合规取得“媒体证”是不争的事实。包括“全国足球俱乐部联赛”“全国CBA男子俱乐部联赛”等很多赛事我是望眼欲穿,也只能想想,而无法前往拍摄。不如意者十之。我研究过老一辈著名记者的工作经历。我们国家在国际地位不高的时候,记者在国外国际重大体育赛事采访时,会受到百般限制。但是他们胆大心细,哪怕是违规,千方百计也要拍摄到精彩瞬间和珍贵的图片,一些著名的国外体育摄影师也是同样。他们的经历和经验教育并启发了我,没有办不到只有想不到。

  我的体会是我下乡插队和军旅生涯积累的工作、生活经验,同样适用于摄影。比如我在部队受过的教育是有作为才能有地位。进入摄影圈,作品才是“硬通货”,只有拍出优秀作品,让社会认可,得以传播,发挥文化产品作用,才能获取影赛奖励和“摄影家”的虚名,进而拿到“媒体证”,取得进入场馆拍摄各种赛事的资格。还有“办法总比困难多”,“有所为有所不为”等等。

  我归纳总结的三句话:胆子要大,脑子要活,敢于试错(不怕受挫折、碰壁、走弯路,不怕丢脸)。马云的一段话我很认可,“社会凭什么给你机会?机会是自己创造的。”作为摄影师,没有人关注你没有拍到、没有拍好片子的原因。拍摄到我想要的片子是我的目的,没有门,还有窗户。在不违法的情况下,我会全力以赴,想方设法进入赛场。为了拍片子,违规的事儿实在是在所难免。经过不断实践和摸索,无数次试错和碰壁后,逐步形成了一个适合我进入赛场的方法和路径。积极沟通、主动公关,换取“媒体证”,千方百计进入赛场拍摄,积极投稿、参赛、获奖,争取继续拍摄的机会。

  2008年11月30日,《2008短道速滑世界杯赛北京站》在首都体育馆举行。我从黄牛手里买的票,没想到进场时受阻,首体志愿者以我携带了专业摄影器材违规,不准我入场。迫不得已,我尝试着佩戴《中国摄影报》“报友证”,扛着佳能1D MARK III相机和佳能EF300F2.8LIS大炮,从媒体入口混了进去。在赛事为各国记者们特别准备的媒体拍摄区,抓拍到了一些自己满意的片子,其中,一幅《王濛卫冕》成为获奖作品。

  2014年9月23日,我在网上得知中国网球名将李娜将退役的消息,而新闻发布会就在当天13点举行。我毫不犹豫,马上出门奔赴国家网球中心。11点半,我到了目的地后,发现众多媒体记者都在为不能参加新闻发布会而急得团团转,有的来自李娜家乡湖北的媒体记者甚至急哭了。原来,新闻发布会限制人数,凡是没有提前预约的媒体记者都不能入场。我找了好几位相关工作人员都没有解决问题,我几乎准备放弃了。心想着先找个卫生间方便一下,再转转,实在没招儿只能撤退了。走进中网的钻石赛场,发现有保安在一层电梯口站岗,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上个年度的中网媒体证件,顺利进入电梯。没想到新闻发布会就在地下一层的会议厅。歪打正着,找厕所解决了大问题。功夫不负苦心人,心想事成,我终于拍到了李娜退役新闻发布会。

  第二阶段:在各个赛场拍片子,进出走动多了,脸儿熟了,圈内的人也认识了不少,进赛场的几率有所提高。

  2011年9月24日,一位影友弄到了能够在观众看台拍摄的工作票,约我到地坛体育馆拍一场体育舞蹈比赛,我提前了半个小时到场等候。看到有人配带“媒体证”进出体育馆一下子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琢磨着能不能弄张工作证,拍摄起来比工作票要更加灵活、便利。有想法就不妨一试,找到赛事官员后,一番沟通,真的拿到了“媒体证”。

  2010年10月7日,我盯上了李娜的一场比赛,根据分析,李娜当时的状态不好,我非常担心她一轮游,如果那样的话当年在北京基本上就没有机会拍到李娜了。我下定决心必须拍到这场比赛,经过认真思考和精心的准备,我全力以赴公关,一举说服了中网赛场参与赛场管理的志愿者,如愿借到了媒体记者的标志红马甲,在记者沟拍到了后来获奖的作品《亚洲一姐》。

  第三阶段:参赛、投稿有了成绩,我以“摄影家”虚名+获奖作品做“敲门砖”,主动出击公关,大胆推介自己,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我曾用“ 中国体育记忆 百名中国体育摄影杰出摄影家 ”相关证明和获奖证书说服中国网球公开赛官员,连续争取到了两个年度的中网“媒体证”。

  我还用我入选的“人民摄影报/明星摄影家”的相关资料,公关说服了中国乒协的官员,如愿拿到了某年度“全国乒乓球俱乐部联赛”总决赛的“媒体证”。

  拍摄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则是在之前的一次国内田径大赛中,与国内一家体育器材赞助商协商,谈成了一桩合作。他们想要我当时拍摄的比赛图片,我借机提出希望北京田径世锦赛上,进一步合作,即我为他们拍摄大赛图片,他们为我提供大赛的“媒体证”。最终他们只为我办成了“北京田径世锦赛”期间,可以免费乘坐北京地铁、公交车,可以进入鸟巢观众席、能够免费吃工作餐的“工作证”。

  拍摄2013年辽宁全运会,是我在入选“中国体育记忆 百名中国体育杰出摄影家”后,与《中国体育报》的老师们相识,他们对我这个体育摄影爱好者给予了很多指导和帮助。

  根据我的请求,在报社老师的帮助下,我以“特约记者”身份,用时10天,全程拍摄了沈阳和大连两个全运会赛区的多个项目的比赛。

  张悦:我听说您退休之后,为了拍摄各种体育比赛,几乎走遍了北京大大小小所有的的体育场馆,那么您对一些大型赛事进行过拍摄吗?比如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大运会等等。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吗?

  我幸运地拍摄了一次在辽宁举行的第十二届全运会,2015年的“北京田径世锦赛”我用的是国内某体育器材赞助商工作人员的“工作证”,只能在观众席拍摄,比有“媒体证”的各国记者的拍摄位置差多了。

  多年来,我多次拍摄在北京水立方举行的游泳、跳水、花样游泳和水球比赛,“首钢冰球馆的国际冰球赛”,国家网球中心的“中国网球公开赛”,鸟巢的国际、国内田径赛,首钢体育中心的“全国女乒俱乐部联赛”“全国女篮俱乐部联赛”,还有北京市青少年的各种体育比赛等。

  北京在举办2015年田径世锦赛之前,连续举办了三个年度的国际田径挑战赛,为田径世锦赛做准备工作。2013年的田径挑战赛,我弄到一张文字记者“媒体证”,只能在媒体看台和观众席拍摄,我是上蹿下跳跑到多个位置拍摄,都是不尽如人意。为了拍到满意的片子,我趁着场内工作人员不注意时,越过观众席与内场之间的栏杆,进入正在比赛的跳高区域。接下来我迅速在最佳位置连续抓拍。看着相机屏幕,包括俄罗斯奥运会、世锦赛女子跳高双料冠军过杆一瞬间等几幅精彩图片,让我兴奋不已。突然,一个声音传过来,“赶快回到场外,你的证件不准到这个位置。”得意忘形的我,最终还是被赛场工作人员请了出去。

  注重拍摄预赛是我的经验。某个年度的游泳世界杯赛北京站由于水立方维修,临时改在奥体中心游泳馆举行。当年北京亚运会建设的这个游泳馆比水立方的比赛场地小一些。

  第一天上午场的预赛,裁判等各种赛事保障人员还没有进入最佳工作状态。我发现有机可乘,当蛙泳和蝶泳等比赛进行时,我和反应较快的媒体记者快速站到裁判员背后,抓拍运动员比赛中的正面形象。重大国际比赛,媒体记者是不允许站到裁判员身后的。因此,非常容易出彩的运动员蛙泳和蝶泳在比赛中的正面图片很难拍到。到了晚上比赛安排各个项目的决赛时,有央视实况转播,赛场加大了管理力度,正面拍摄蛙泳、蝶泳比赛已再无可能。

  2013年9月,我在辽宁沈阳拍摄“第12届全国运动会”田径比赛,我用随身携带的体育报“特约摄影师”证明,领到了给国内主流媒体预留的进入田径赛场内场的红马甲。在比赛拍摄过程中,一位体育报摄影记者找到我,“周老师您明天不要领红马甲了,体育报只能领一件。”糟糕,尽管我不知道有这个规定,但是我的确是喧宾夺主了,必须道歉改过。

  内场拍摄田径比赛其独特的位置、角度实在是太诱人了。经过咨询,我了解到除了给主流媒体预留的马甲外,还有若干件可以排队按先来后到的顺序得到。之后几天的田径比赛和全运会大部分项目的比赛,我都是赛前一小时排队,如愿穿上了红马甲。

  在内场拍摄田径比赛时,我观察到新华社记者等摄影师在铁饼、链球等项目防护网内的比赛场地里,提前安放了遥控相机。没有遥控也要拍摄的我,把相机和广角镜头贴着地面从防护网下方伸进去,人趴在地上拍摄效果也不错。直到赛场裁判员为保障安全劝阻我离开。

  几乎每个年度在水立方举行的“世界杯跳水赛”,我都会在运动员赛前训练和预赛时到三米板背后档板的位置,站在椅子上,能够拍摄到蓝色的池水为背景,犹如马道上俯拍的运动员跳水的效果,角度独特,视觉效果极佳。这是我好不容易找到的能够出片子的好位置。一次预赛中,我在这个位置美美地拍了好一段时间,一位工作人员走过来,“马上离开这个位置,摄像机里全是你!”,我二话不说,迅速撤离。这个结局能够想到,实在是这个位置太棒了,让我不惜以身试“法”。

  我追求创新和与众不同,但是在体育摄影圈,体育摄影师们十八般武艺都用过,创新已经很难了。于是,多角度去记录和呈现赛场的某个瞬间就成了我考虑较多的问题。

  一次我拍摄青少年跆拳道比赛,拍摄前认真观察赛场环境是我的习惯。我发现赛场角落有一个直通天棚的钢制楼梯,上到赛场马道拍摄俯拍的效果一直是我向往的。现实中,几乎任何一家体育馆都不会让摄影师到马道上拍摄,安全问题实在是不容忽视,一旦出了问题谁也不愿意背锅。

  我看到没有工作人员在楼梯附近,就背好了相机和“428大炮”,沿着60-70度斜面的楼梯一口气爬到了距离地面20米高的天棚上。忍耐和克服着灰尘遍布四周的环境、近40度的高温烤得我汗流浃背,俯拍时佳能“428大炮”的重量也考验着我。我在天棚上拍摄了大约30多分钟,实现了到马道拍摄赛事的夙愿,收获了数十幅背景干净、简洁的片子,让我感到吃苦受累真的值了。

  多次拍摄游泳、跳水比赛,我有了想要拍摄比赛中运动员水下画面的想法。经过向有关人员了解,终于在一次比赛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了北京水立方游泳池的水下拍摄窗口或许是观察口。周围环境脏乱差,脚下踩着游泳池渗出的水,听不到赛场发令的声音,完全是在蒙着拍。拍摄窗口的玻璃很厚,JPG拍摄的片子色彩不准确。我使用RAW+JPEG双格式拍摄,之后用软件调整RAW图片,才能保证片子的色彩正常和准确。如果不是朋友打电话告诉我比赛结束了,我还在傻等着。联络不畅也是水下拍摄必须解决的问题。

  2012年5月7~13日,2012年“国际沙滩排球世界大满贯北京赛”,在北京朝阳公园举行。我到互联网查看排球、沙滩排球优秀图片和获奖作品,发现鱼跃救球的作品是最抢眼的。而我恰恰没有这类片子,于是我把这次沙滩排球拍摄的重点放在了抓拍鱼跃救球上。由于重点突出,最终我完成了计划,拍到了想要的片子。

  我有经常到互联网观看学习优秀体育作品的习惯。2013年底,新华社年度体育照片吸引了我,我发现有一幅记录全运会击剑比赛的作品《对刺》似曾相识。马上查看我在沈阳拍摄的全运会击剑决赛的片子,还真的有一幅相似的图片,再查看拍摄数据,拍摄时间相差一天,两人使用的相机和镜头也不同。后来,我的《对攻》发表在《人民摄影》的《明星摄影家》画册和“明星摄影家”网络版。

  张悦:我看了您的很多关于搏击、拳击、武术散打等竞技的体育摄影作品,网上也有无数人点赞。据有关部门统计,2018年国内共举办了800余场搏击类赛事,那么您在八年中拍摄的“擂台赛”系列作品,都是来自这些比赛的场馆吗?您有固定或最常去的体育拍摄“基地”吗?

  我先后成为2018年“杭州武术散打世界杯赛”《北京格斗》《英雄魂》《散打王》《精武门》等多个国际、国内搏击赛事的官方摄影师,参与了北京、上海、济南、杭州等多地的几十次(场)国际、国内职业搏击、拳击赛事的拍摄。其中很多拍摄活动,赛事方负责吃、住、行费用,还有劳务费。最忙的是2016年,我拍摄了16场次的搏击格斗比赛。

  疫情期间,我参与拍摄了《北京格斗》系列比赛,其中2021年3场,2022年4场,2023年拍了两场。

  我经常到互联网赛搜寻搏击赛事信息,找到相关联系人,然后用我的“摄影家”虚名和获奖作品公关,全力争取拍摄机会。屡屡碰壁后,总会有成功的机遇出现。

  有一年,我在北京农业大学体育馆拍摄一场搏击比赛。现场保安不允许我趴在赛台边上拍摄,警告我两次后,保安粗暴地强行把我和另外一位摄影师驱逐出赛场。为了刁难我,甚至不让我带走随身的摄影包。虽然赛事导演和一位赛事官员又把我请回了赛场,为了照顾赛事方面的面子,我勉强坚持拍摄了十几分钟后,感谢了导演的邀请,以情绪受到影响,没有了拍摄为由退出了赛事拍摄。

  2015年12月26日,我争取到了去上海拍摄路德FC国际综合格斗大赛的机会。吃、住、行由北京路德公司负责,没有劳务费,我拍摄的片子与公司分享。

  到了上海赛场后,一位韩国年轻的官方摄影师先是要查看我的相机,当看到我使用的专业级别相机镜头不弱于他的相机后,又要求我比赛时要到看台上拍摄几幅大场面的片子,同时赛后要把全部片子交给韩国方面。看到韩国人咄咄逼人、不可一世的样子,我当场就拒绝了,我只会按约定把片子交路德北京公司。

  韩国方面几个人商量后决定不让我们北京来的摄影师参与拍摄。没想到韩国人竟然是路德北京公司的上家大老板,事前与公司谈合作时,他们也未提过。路德北京的老板也很不高兴,“不拍就不拍”,带着我们走上了观众席。

  途中我想,我千里迢迢到上海,不是为了看比赛,而是要拍片子。我立即与路德北京老板商量,讲清楚了可以妥协的思路,达到拍摄赛事的片子才是目的。最终,我和一位国内记者,还有数位韩国记者参与了拍摄工作。不得不说,这场比赛的拳手和裁判的水平很高。没有掌握赛事全部相关信息是一个教训。

  搏击、拳击类比赛,赛事方面一般都会同时安排摄像和摄影。在拍摄工作中,两类摄影师有时会在拍摄站位时发生矛盾,一些著名媒体的摄像师会很强势。

  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我会在比赛开始前,主动与赛事摄像师沟通,既表明我是官方摄影师身份,也了解摄像师的站位、走位线路,达成在拍摄过程中相互配合、互谅互让的目的,将可能发生的矛盾提前化解。

  2016年6月,我独家拍摄了在北京体育大学体育馆举行的一场搏击比赛,抓拍到了作品《致胜一击》,尽管有人认为血腥、残暴,但是在搏击圈内却是公认的佳作。

  很长时间里,我的体育摄影作品参赛,特别是参加小赛事很难获奖。屡次失败、多次碰壁之后,我渐渐地发现了其中的问题所在。原来,很多赛事的评委自己喜欢和善于拍摄风光和纪实、人文题材,但是他们不拍体育题材,也不了解体育摄影的评价标准。后来,多数综合类影赛我一般都不参加了,只参加分类清晰的或者评委中有媒体经历的影赛。

  因为,我发现凡是有媒体工作经历的做影赛评委,我的体育题材的片子获奖的概率就会提高。体育摄影基本上属于新闻摄影一类,也只有媒体记者能够拍摄到奥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体育摄影是媒体记者摄影师的必修课。

  我的体育摄影作品《》头一次参加北京市的某个影赛,五位评委中仅有丰台区摄影协会主席、八一电影制片厂的鞠峰老师投了赞成票,因此落选。半年后我再次用该片参赛,除了鞠峰老师坚持认可外,北京市摄影爱好者协会副秘书长黄海京老师也投了支持票,该片终于获奖了。

  我的体育摄影作品《亚洲一姐》在某摄影网站年会影赛中,大屏幕显示其几上几下的轨迹后,最终还是没有中奖。第二次参赛,得到三位评委之一的郭建设老师认可,该片首次获奖。第三次则是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社江志顺老师拍板,获得“解放军总参离退休老干部书画摄影展览比赛”一等奖。第四次,该片与另外两幅作品一道参赛,让我入选了“中国体育记忆 百名中国体育杰出摄影家”称号。

  我在《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中国摄影家》《中国摄影》《北京文史》等纸媒、摄影网站发表了大量作品。其中,我在《摄影与摄像》杂志发表过11个专题共111幅作品。

  现如今,一些摄影类杂志改变了风格和经营模式。过去在杂志上发表作品可以收到稿费,现在变成了要自掏腰包才能在杂志上刊登图片。这种变化让我很不适应。

  摄影圈里有这样一句话,“不要拿一两张片子给我看,拿出你二十张片子我就知道你的水平。”我参加过的一些大的影赛或是征稿,大多是要求一定数量的作品,或者是专题系列组照。受上述影响,我拍摄赛事时,不仅突出重点,也注重细节、局部和花絮,严格按组照的结构和思路去拍摄。

  张悦:您拍摄体育比赛一般是单枪匹马?还是会有别的摄影记者一起同行,您和媒体的专业体育摄影记者交流多吗?

  周小平:我是非媒体人,拍摄各类赛事是单枪匹马,特立独行。只要参与各种赛事拍摄,就会和媒体记者们打交道。我喜欢和体育摄影记者们交流,注重学习他们的拍摄经验和咨询赛事信息。

  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期间,只有“工作证”而没有“媒体证”的我,进不了拍摄位置极佳的媒体区。为了拍出好片子,我经常会扛着佳能“428大炮”,在媒体区入口等待,发现有几位媒体工作者接受志愿者检查证件时,我就快速进入媒体区,大镜头、“工作证”和正在检查和接受检查的人们一并掩护了我。

  我在文字媒体区拍摄了几轮比赛后,媒体区一轮接着一轮清理无关人员,逼得我躲在一个相对比较安全的角落,焦急的等待着男子百米决赛,飞战的拍摄是我当天的一个主要任务。广播里发出了决赛即将鸣枪的信息。我熟悉的《工人日报》摄影记者许之丰老师发现了心急火燎的我,“站到我身边!”赌了!我迅速走到了那个不错的位置,清场的工作人员没有再驱赶我,如愿以偿的我拍到了飞战中博尔特王者归来。

  没有办下来“媒体证”让我在“北京田径世锦赛”的拍摄非常艰难。在观众席里拍摄,借助“工作证”冒充记者,还要同观众讲很多恳请他们谅解的话。无奈,我找到了赛会媒体工作协调官员求助,发现是我认识的新华社体育摄影记者廖宇杰老师。我的困难和需求讲清楚后,他非常理解我,答应帮助我改变困境。按其要求,每天下午(晚场)比赛开始后一小时,到媒体区找相关工作人员领取红马甲,只能在媒体区终点看台拍摄,不可以进入赛场外围。

  有了媒体身份标志的红马甲,我的拍摄视野拓宽了、拍摄条件大为改善。在大连拍摄“第12届全国运动会”体赛时,我遇到了当年59岁的中新社记者贾国荣老师,他当时使用尼康600F4镜头在赛场内场拍摄。我感觉他是在拍摄运动员的局部和特写,聊了一会儿,证实了我的想法。后来看到他在“荷赛”中获体育专题一等奖的作品《杠上争锋》和他的感受文章。以体操运动员比赛中的局部、特写组成的黑白组照,让我对体育摄影的表达、呈现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人民日报摄影记者李石营老师和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姜晓文老师向我赠送了他们的体育摄影画册。中国体育摄影学会郭延席、中体在线的肖鹏老师、人民政协报的渝宁老师对我的体育摄影给予过很多帮助和指导。我还从多位媒体工作者者手中得到过一些重大国际体育比赛的工作票。《人民摄影》的老师邀请我到山西沁源拍摄全国青运会三人篮球比赛,给我提供了拍摄体育赛事和旅游机会。

  周小平:我对体育摄影使用的摄影器材比较在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购买和使用最好的拍摄工具。

  我认为,能进入赛事场地拍摄的机会来之不易,必须珍惜并且充分利用,力求实现利益最大化。如果因为器材不顺手而影响了拍摄效果,实在是得不偿失。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专业级相机体现着高新科技的水平。高度自动化的相机和镜头带来的便利性已经部分替代和超越了老一辈摄影师长期积累的经验,使用专业级照相设备极大地提高了体育摄影抓拍的成功率。

  好片子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使用恰当的器材,运用恰当的经验、加上好运气而产生的。上述条件缺一不可。

  以我2008年11月30日拍摄《王濛卫冕》为例。我混进了“世界杯短道速滑”北京站的媒体拍摄区域,之前我学习、研究过慢速追随拍摄技法,刚刚购买的佳能EF300F2.8LIS专业级定焦镜头恰逢其时,配合体育记者必备的佳能1D MARK III 专业相机,最终拍摄出了让自己满意并且能够参赛获奖的作品。体育摄影必备的大炮是出片子的利器,我的佳能EF400F2.8LIS镜头和之前拥有过的佳能EF300F2.8LIS镜头,为我立下了汗马功劳,我获奖和发表的、包括自己满意的作品中,将近80%是大炮拍摄的。我非常喜欢使用的佳能EF135F2L大光圈镜头,在现场光线不佳的情况下,拍摄体育赛事,这支镜头的优势可以发挥的淋漓尽致。凡是在八角笼边拍摄搏击比赛,135定焦镜头在虚化笼网、精准对焦和降低ISO感光度方面都是EF70-200F2.8LIS镜头无法比拟的。我的获奖作品《一击中的》就是135定焦镜头在一场“北京市青少年跆拳道比赛”中,光线不尽人意的环境下抓拍到的。

  周小平:除了体育题材外,我也喜欢拍摄纪录类如百姓生活等纪实人文题材。我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时,在《中国摄影报》发表的作品大部分是人文纪实类片子。

  周小平:摄影是我退休后生活的重要部分。当那些著名的记者、著名的体育摄影师们在60岁时退休,停下了他们热爱的职业生涯时,我这个摄影爱好者退休后却走进了体育摄影圈。摄影、特别是体育摄影使我逐渐习惯了用摄影师的思维去考虑问题,用摄影师的眼光观察世界。经历了十多年的体育摄影,尤其是有过全运会、田径世锦赛等众多大型体育赛事的拍摄体验后,我的人生又增添了体育摄影师的履历和乐趣,实在是难得的幸事。

  1、作品类型、风格、主题不限,但必须是以一个完整的专题形式呈现,须提供主题阐述、摄影师的近期 形象照 及个人简介200字左右,其他可以提供包括个人联系方式、摄影经历、荣衔资历,重要获奖、摄影感悟等。

  2、个人作品集(每组15-30张K1体育官方网站app下载,文件格式:JPG,图片宽度 大于3840像素 ,或者文件 大于5M ,不得有水印)须有每幅作品的标题或图片内容说明。

  4、入选作品,将在签约摄影师作品赏析、名家经典等栏目刊登, 其作品也将登记入库,作图片销售代理,优秀作品将推荐人民网、人民摄影报、澎湃新闻等媒体刊发,同时, 将有资格参与中国摄影网十佳摄影师评选 ,入编《中国摄影网》杂志期刊,颁发签约摄影师证书、入展证书。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K1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电话:026-257-011 手机:1358802799
Copyright © 2020-2024 K1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鄂ICP备2020015901号-1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